城市规模化发展带来人口、物质的高度聚集,城市对空间综合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需求益发迫切。交通枢纽的周边开发与综合运用将成为城市化发展下的必然选择,而基于此的TOD模式逐渐深入人心。
近年来,华阳国际不断探索TOD模式,深圳前海自贸区·赤湾汇广场正是一次有力实践。
项目背景
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行进,赤湾版块价值再次凸显,未来规划为蛇口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区的三大承载区之一,继后海CBD、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深圳滨海经济带上的宝地。
△项目区位
项目为地铁2号线、5号线赤湾站双地铁上盖,总建筑面积约32万㎡。作为片区首发地标型综合体,集萃高端住宅、购物中心、总部办公、五星级酒店等复合业态。
设计希望以TOD开发模式为导向,密切链接轨道与城市,激发土地与空间互动式增长,提升片区形象,为赤湾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△赤湾片区鸟瞰效果图©中国南山集团
01/双地铁TOD
业态规划
作为TOD项目,设计面临的不仅是建筑规划限制,还包括商业开发、业态分布等,需要通过合理业态布局,有效利用现有场地,形成高密度、高能量场的聚散地。
△业态规划
△项目鸟瞰
设计将商业布局在东南及中间两个地块,通过裙房二至四层跨街建筑进行连接,于中间地块西北侧设置下沉广场,将人流注入地下商业,结合负一层商业与地铁站的联系,从下至上带动整个商业气氛。
地标塔楼以三角形的独特平面,使办公、酒店均能兼顾到景观资源。住宅以大面宽豪宅为主,大部分户型直面海景资源。
△商业(过程中方案)
地铁共构
项目采用盖上盖下全过程一体化设计,与地铁完全同步建设,其中地铁轨道站占据项目红线内地下室1/3的进深,为项目开发带来巨大挑战。
设计从概念阶段整合多专业团队,充分考虑技术落地性,将塔楼毗邻地铁布置,裙房则充分利用地铁结构柱,实现结构体系无缝对接;同时设计地上停车楼以补偿受地铁影响而减少的地下停车位。
△地铁共构
此外,设计梳理地下商业动线,紧密联系地铁站,将裙房与地铁地面出入口及构筑物进行一体化设计,打造空中-地面-地下多层级立体交通,创建高品质、人性化、快速便捷的可持续集约城市空间。
02/城市公园
山海连廊
设计强调“人居,生态,闲适”的理念,希望将项目打造成“城市公园”。
一条24小时开放的市民公共通廊缝合赤湾山与小南山,形成城市漫游通道,联系项目内部及外部空间,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体验,塑造一个顺应自然、尊重地域和有归属感的城市综合体建筑。
△观山连海
多层次绿化
建筑主体强调“山海交融”概念,设置屋顶活动空间与多层次空中绿化,通过高效、链接的立体复合空间,实现人-城市-自然的可持续共存,为赤湾片区打造持续成长并可识别的活力空间。
03/空间地标
城市灯塔
项目提取“城市灯塔”意向,一座200米高的办公及酒店塔楼树立在东南角重要道路交叉口,以其挺拔而优雅的外形昭示片区地标形象。四栋超高层形成“一主三附”格局,为城市勾勒生动活泼的天际轮廓。
立面设计
作为未来赤湾片区新名片,立面设计呈现出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。住宅塔楼在外形、高度及立面处理上采取同一手法,以简约的流线型造型为主,并刻意与办公酒店主塔楼在高度、形态及立面做出对比,但同时又能互相辉映。
©中国南山集团
©中国南山集团
商业综合体则以通透立面为主,吸引人流,在玻璃、流光及艺术软装的衬托下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,凝结成赤湾片区全新的建筑形象与城市肌理。
如今,项目在建中,不久之后将成为赤湾片区都市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,为蛇口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区的建设留下浓墨一笔。
而华阳国际在TOD领域也将持续探索更全面的解决方案,不断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核心枢纽公共空间,创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。
项目档案
项目名称:前海自贸区·赤湾汇广场
项目类型:城市综合体
项目地点:深圳,前海
用地面积:31,320.00 m²
总建筑面积:320,000.00 m²
设计时间:2017至今
建设单位:中国南山集团
设计单位:港澳宝典资料大全下载免费安装(总体规划/建筑方案设计/施工图设计)
项目荣誉:第九届广东省建筑设计奖·建筑方案奖公建类三等奖/第五届深圳建筑设计奖未建成公建类一等奖/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十大“最美深圳建筑作品”
注:本文所有信息和内容均为纯文化交流所用,非项目实际实施和批复许可,不构成销售承诺和交付承诺